文章分享~感染肠病毒身上会长水泡吗?

2017-10-13


为什么肠病毒感染烧退了之后却全身长满水泡?

一般肠病毒的感染可以大致上从黏膜与皮肤病兆的表现区分为两类:一类只在喉咙或口腔黏膜有水泡或溃疡,我们把它叫做疱疹性咽峡炎;另一类除了喉咙口腔黏膜的水泡外,也会在手、脚或身上长出红疹(少数合并有水泡),这类我们称为手足口症。手足口症身上的红疹(或水泡)通常在发烧的第一天或第二天就会和口腔喉咙黏膜的水泡同时或晚些出现,所以当爸爸妈妈带着小朋友来就医时,常常听到的主诉是说身上怎么长了疹子,而且还同时合并发烧喉咙痛以及胃口不好。但这种身上红疹和发烧喉咙水泡出现时间接近的典型表现从三年前开始出现变化。从2010年起,国内出现肠病毒克沙奇A6变异型病毒株,它的特色是烧退之际或烧退之后才开始在身上长出水泡,水泡可以只侷限在脸或四肢,也可以是全身性的表现,包括四肢,身上,脸上都长满水泡,乍看之下有点类似水痘的表现。

三年前在台湾发现的病毒变异株其实也是世界首例,台湾爆发流行之后才在国外发现类似案例。在台湾前年,去年,今年陆陆续续都可以看到克沙奇A6变异型的感染。


手脚、脸或身上的水泡有可能会痒,小朋友会抓破;也有可能水泡本身就会自行破掉,不过我们在门诊或住院病人身上也有看过水泡从头到尾都没有破,到最后自行干掉的例子。水泡里的液体曾经被分析过,证实含有大量的病毒颗粒,也就是说,身上的水泡如果破掉,应该是具有高度传染力的。此外,抓破的水泡会让皮肤变得不完整,失去了帮助身体阻挡外来细菌的功用,当然也就有可能让皮肤上的细菌乘虚而入造成二度细菌感染,有可能并发蜂窝性组织炎。水泡大概会在身上持续一到两周才痊愈。目前大致上认为,当所有的水泡都干掉或结痂,小朋友就不具传染力了。


小朋友如果被克沙奇A6变异株感染,照顾上有甚么特别需要注意的吗?


克沙奇A6有没有产生变异和肠病毒重症并没有特别相关,并没有说因为变种了产生重症的机会就比较高。但是克沙奇A6和肠病毒71型一样,可以造成轻症也可以造成重症。所以照顾上首要还是要注意有没有四个重症前兆:

1. 嗜睡(包括意识不,活力不佳或手脚无力)。
2. 肌跃型抽搐(无故惊吓或突然间全身肌肉收缩)。
3. 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
4. 持续呕吐。

嗜睡和持续呕吐这两点对爸爸妈妈来说比较好辨识,我们来讨论一下肌跃型抽搐和呼吸急促心跳加快。所谓的肌跃型抽搐看起来会很像被吓到时的动作表现,所以如果在睡觉时小朋友频繁地出现受惊吓的动作时,爸爸妈妈应该有所警觉,带小朋友去给医生评估;至于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因为发烧的时候本来就会有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的现象,所以如果连不发烧的时候都会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其实就是暗示爸爸妈妈小朋友不对劲了。


身上的水泡尽量不抓破,维持皮肤的完整性。如果会痒,门诊或药房都可以买到我们一般称为痱子膏或痱子水的佳乐美擦剂(Calamine Lotion)来外涂。佳乐美本身有止痒,轻微制菌,以及收敛的效果,但是因为对黏膜有刺激性,所以涂擦时需要避开眼、鼻、口、生殖器周围。至于抗组织胺或类固醇擦剂建议是由医生评估过后再使用。水泡如果完整没有破裂,抗生素擦剂并不需要;不过万一水泡抓破或自行破掉了,还是该让医生评估一下,看看需不需要使用抗生素药膏外涂,或甚至需要使用口服抗生素来治疗皮肤的细菌感染。

因为只要身上还有新的水泡出现,小朋友就可能仍具有传染力,所以在水泡还没有全数干掉或结痂之前,小朋友仍应在家隔离,避免去公共场所或上学。这和以往肠病毒烧退后居家隔离五天到一周后可以去上课的作法不太一样,所以爸爸妈妈需要稍微注意一下。


至于喉咙或口腔黏膜的水泡或溃疡大概需要一周的时间才会痊愈,这和其他类型的肠病毒并没有太大差异,所以食物上的选择会以温凉软软的食物或流质为主,稀饭、蒸蛋、豆花或布丁都是不错的选择,六个月以下的小朋友因为以奶为主食,所以配方奶的泡制尽量不要太热。很多爸爸妈妈会问,有没有甚么食物需要限制不能吃。其实每个小朋友对疼痛的容忍程度大不相同;有些小朋友喉咙烂得乱七八糟还是什么都愿意吃,有些小朋友喉咙有小小的两处溃疡就连白开水都拒喝了,所以我都会这样跟爸爸妈妈交代,感染肠病毒后如果还有吃东西的意愿就应该谢天谢地了,千万不要再东限西限,这样小朋友就没多少东西好吃了。


肠病毒并不是小朋友专属的病毒,密集接触病人的青少年或成人也会被传染。只是大人的发烧,喉咙或口腔黏膜的水泡或溃疡,身上的红疹,或其他症状可能并没有小朋友身上的来得明显。所以家里的所有成员都应该做好勤洗手的隔离措施。小朋友的玩具应经常清洗或用500ppm 漂白水擦拭;调配500ppm浓度的漂白水,可以使用特大号的饮料宝特空瓶,装满清水后再加入约1汤匙(20西西)市售浓度5% ~ 6%的漂白水,就可以拿来擦拭清洁小朋友常接触的玩具、地板、桌椅等环境,有效防止肠病毒散播传染。


我们相信恐惧来自于无知,如果我们对肠病毒有足够的了解,知道它怎么传染,怎么照顾,怎么预防,就算不能做到「战胜肠病毒」,起码我们可以做到不害怕肠病毒。

News